嶺南武術之數碼藝術及教育試驗計劃」由中華武學會主辦。本會致力於中國傳統武術,專注研究其相關歷史、社會意義及文化方面發展。通過研究,出版和教育活動,旨在保育中國武術文化的遺產。近年來,聯同中華國術總會參與及舉辦的活動,如︰「電影• 社群• 百年嶺南洪拳」展覽(2017—2018年)、「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2018年)及「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展覽(2021年)。

- 項目團隊 -

趙式慶先生 Mr. Hing Chao

項目總監 | 趙式慶先生

中華武學在香港的主要倡導者。先後跟隨著名史學家及中華武學權威學者馬明達教授習馬氏通備武學、洪拳泰斗林鎮輝先生習嶺南洪拳及閩南武術家李剛先生習鶴法及福建兵器武藝。多年來一直致力傳統武術的承傳和記錄,並通過融入科技元素加以創新。2012年與香港城市大學新媒體學院合作建立「香港武術活態資料庫」,並聯合舉辦多個大型武術展覽,如「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展覽」(2021年)、「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2018年)等。另外,亦曾參與多項跨界表演藝術創作,包括擔任香港芭蕾舞團《羅密歐+茱麗葉》(2021年)武術顧問、香港舞蹈團「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2018-2020年)專家小組成員及導師、及《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文藝晚會》——《百年國術 自強不息》(2017年)導演。

楊雲濤先生 Mr. Yuntao Yang

藝術顧問 | 楊雲濤先生

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2002年加入香港舞蹈團,擔任首席舞蹈員, 2013年出任藝術總監。兩度獲頒香港舞蹈年獎「傑出男舞者」,並為香港藝術發展獎2009「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舞蹈)」得主。為香港舞蹈團編創多個作品,包括奪得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的《蘭亭.祭姪》和《花木蘭》,以及獲頒三項香港舞蹈年獎的《風雲》及《倩女.幽魂》。其作品獲邀於紐約、倫敦、悉尼、明斯克、首爾、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台北等地巡演。近年主導一個歷時三年的「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成果展現於舞X武劇場《凝》和舞蹈詩《山水》。

楊春江先生 Mr. Daniel Yeung

表演藝術顧問 | 楊春江先生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自習舞蹈並两獲獎學金到荷蘭及英國修讀編舞。曾獲七度香港「舞蹈年獎」(2000、2005、2009、2012、2013、2014、2020) 、两度南華早報《全年五大最佳編舞》(2006、2008) 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新晉藝術家年獎等(2002)。並被歐洲芭蕾舞蹈雜誌Ballet Tanz年刊提名為「備受注目編舞家」。201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舞蹈藝術家獎,䜠揚他在編丶演丶教丶策劃丶評論等各方面的成就及建樹。2020年起至2022年止,透過藝術界别民主選舉,獲選為香港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丶並出任藝術發展局舞蹈組主席及藝術評論組副主席。同年再獲香港舞蹈年奬頒發至高榮譽「傑出成就奬」。

林鎮輝先生 Mr. Lam Chun Fai

武術顧問(洪拳) | 林鎮輝先生

林祖長子,五歲隨父習武,十二歲開始授教。弱冠之年已在北角開設跌打醫館,行醫濟世並傳授洪拳。他是林家洪拳的第三代傳人,對現代嶺南武術在廣州和香港一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現擔任林世榮洪拳研究院主席及香港武術聯會榮耀主席。

林鎮輝具超過六十年教授洪拳的經驗,致力在全球多國推廣中國武術,至今林家洪拳的門人桃李遍及全球,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意大利、捷克、希臘、荷蘭、瑞典等多個國家都有直系的分館。他亦聯同中華國術總會就林家洪拳進行有系統的紀錄和出版工作。

李剛先生 Mr. Lee Kong

武術顧問(福建永春白鶴拳) | 李剛先生

香港知名的武術家,師從福建永春白鶴拳泰斗漳州鄭文龍師傅,為當代永春白鶴拳代表人物之一。

同時亦是香港著名武術評論家,文筆辛辣,實事求是,評論中肯,應港中報刊雜誌撰寫武術評論文章,近年出版《鶴拳述真》、《武林啟思錄》等專書,並計劃年底出版《鶴拳述真》英文版。

李剛是香港永春白鶴拳硏究會創辦人,國際南少林五祖拳主席,五祖拳九段、永春白鶴拳九段,是永春白鶴拳突出的傳承人。曾應波蘭華沙歐洲空手道聯盟、以及意大利龍鳳武術聯合會的邀請,教授永春白鶴拳。

趙民安先生 Mr. Chiu Man On

武術顧問(蔡李佛) | 趙民安先生

1973年跟隨鴻勝蔡李佛派潘城師父學習拳術、搏擊及獅藝。1976年開始參加擂台搏擊比賽(香港),先後獲得銅、銀、金牌及金盾。1980年國際華人武術擂台錦標賽(馬來西亞)輕乙級殿軍,1982年中華國術世界錦標賽(台灣) 輕乙級殿軍及1983年亞軍。

1992年成立趙民安國術會,教授拳術,器械搏擊及龍獅藝。現擔任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的永遠名譽會長、國術、龍獅藝及搏擊導師、教練及裁判,以及蔡李佛始祖陳享公紀念總會永遠會長,並兼任蔡李佛功夫國際聯會副主席。

邵志飛教授 Prof. Jeffrey Shaw

新媒體藝術及教育顧問 | 邵志飛教授

自六十年代以來,邵志飛教授一直是新媒體藝術的先導者,他的展覽遍及世界各地,創作廣獲讚譽。邵教授是運用數碼媒體技術於創作的先驅,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沈浸式視覺體驗、文化遺產數碼化,以及互動敍事各範疇,均樹立典範。

邵教授為德國卡爾斯魯亞ZKM新媒體藝術中心的始創總監(1991-2002)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iCinema互動電影研究中心的聯合始創總監(2003-)。他曾是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 (2009-2016),以及城大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的總監 (2016-2021)。邵教授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首席教授。

艾朗宏教授 Prof. Richard Allen

新媒體藝術顧問 | 艾朗宏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署理院長以及電影與媒體藝術講座教授。他撰寫並編輯多本電影理論書籍,包括 Projecting Illusion(1997),Film Theory and Philosophy(1999)以及Wittgenstein, Theory and the Arts(2001)。他是英國著名驚悚電影大師希治閣(Hitchcock)的電影學研究專家,編寫了Hitchcock’s Romantic Irony(2007)。他撰寫有關印度電影的書籍,範圍相當廣泛,當中包括與 Ira Bhaskar 合著兩本作品Islamicate Cultures of Bombay Cinema (2009) 以及 Bombay Cinema’s Islamicate Histories (2022) 。他撰寫了一篇有關著名武打導演劉家良先生多部功夫電影的文章,並刊於由趙式慶先生編輯的《嶺南洪拳:電影•社群》 (2018) ,他亦將完成撰寫另一本書有關迅速膨脹的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擔任創意媒體學院院長一職至今,艾教授積極參與新媒體的推廣,包括舉辦兩屆有關機器學習與藝術的國際會議以及於2020年策展《藝術機器•過去/現在》展覽及撰寫其展覽刊物。

林存浩先生 Mr. Oscar Lam Chuen Ho

武術導師(洪拳) | 林存浩先生

家族四代都是練習洪拳,12歲開始跟隨父親(林鎮輝)習武,曾經參加過多次武術比賽獲得獎牌,大約20歲開始跟隨父親到意大利、捷克、德國等歐洲國家教授洪拳。25歲開始在香港開班授徒,參與過多次中華國術總會的武術記錄工作,曾經在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開班推廣洪拳,在舞蹈團體和一些大型表演中擔任過武術指導。

趙智敏先生 Mr. Jimmy Chiu Chi Man

武術導師(蔡李佛) | 趙智敏先生

自小跟隨趙民安師父學習鴻勝蔡李佛門派功夫,舞龍及獅藝等。現於多間中小學,社區會堂任教國術。取得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頒發的國術教練及裁判、南/北獅教練及裁判、日/夜光龍教練及裁判的證書。曾獲中國鄭州國際少林2018年武術節傳統南拳及傳統短器械銀牌,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參加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的套拳和長器械比賽,屢屢獲獎,並於2019年獲得男子成年組套拳的冠軍。